知识消化系统 v1

我也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跟楼主不谋而合了。我大概写了几百篇笔记,管理的时候还是一定会做一些归类+标签,但只是为了对结构有大概的把握。诚如楼主所言,实际上 “一篇文章既属于A,又属于B” 的情况经常发生。日常使用,统计下来我最常使用的应该就是全局搜索

关于技术笔记的要点,我觉得陶哲轩总结的四点相当精确:

  • It makes the argument permanently available to you in the future, and may eventually be helpful in your later research papers, lecture notes, teaching, or research proposals. (它可以让你以后永远都可以随时提取,帮助你写论文,课程笔记,教书和写标书)
  • It gives you practice in mathematical writing, both at the technical level (e.g. in learning how to use TeX) and at an expository or pedagogical level. (它能帮你训练自己的数学写作能力,使用tex/latex的能力,达到一个专业的水准)
  • It tests whether you have really understood the argument on more than just a superficial level.(它能测试你是否真的懂了这个方法,而不是自以为懂了)
  • It frees up mental space; you no longer have to remember the exact details of the argument, and so can devote your memory to learning newer topics. (它释放了你的脑内存,你不需要记住那些冗长的细节,并且可以用你的脑子去学更多更新的东西)

我尤其认同第四点,所以写笔记很多都不精简,记录知识难点不怕用车轱辘话多描述一些,因为今天的释放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日后快速捡起。我也试过只写一两页精简cheatsheet,但经常看着曾经写的只言片语,完全想不起来上下文,辛苦整理的纸片子相当于作废了。所以我技术笔记至少会清楚的记录,问题怎么来的,用过什么办法解决,为什么有这些公式(代码),已经足够好还是留用观察等等。数学笔记更是要把思维推导的过程记述下来,多一些因为,所以的记述,少一些易证,可知这样模棱两可的东西。

初加工,尤其是数学笔记我还是很依赖Onenote, 全局搜索+图片文字搜索确实很方便,例如在书里看到有用的东西,截个图划两笔,或是ipad手写公式,往Onenote里一扔,日后能和文本一样被全局搜索。加上语音输入加持,不考虑文学性的话写起来飞快。二加工我才用Emacs,方便发博客,写slides,写paper,写Anki,helm-ag全局搜索,都是喜滋滋。

二更:Anki-editor好像经常出我搞不定的问题,所以我把公式/概念/流程等非文字的东西都直接截图放在Anki里,总的来说不花时间hack工具好像使用还更有效率了。

16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