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现在的主流大型自由软件, 比如linux, firefox, 真正发展健康的, 大都离不开商业公司的背后资助, 还有像apache基金会下面众多项目.
说一点个人对这种现象的理解:
1. 劳动创造价值
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资本主义公司不是这一切“成就”的源头,相反编码工人辛勤和持续的劳动才是。
持续投入的资金如同硬件、电力、机房和各类设施一样,只是生产的一方面,它们是死的生产资料,然而它自身并不能自动地创造价值,只有工人的劳动才能做到这一点。离开了工人的劳动,它们甚至无法保存自己的价值,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会折旧和贬值。就算是能自己复制自己的人工智能,也依赖于技术工人的开发和维护。所以我说,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公司不过是起到了利用和压榨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由资本来主导软件开发也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而这和资本主义逐渐在该行业内确立起统治地位的步伐是一致的。计算机软件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却是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在那里主要是基于劳动者的自治和充满乐趣的自由劳动来推动其发展的。
你所陈述的“必须有资本家的捐赠才能继续开发”似乎是一个 十分自然 的事实,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才是 问题所在 ,它并非天生自然的,它反映的其实是一种 历史的、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一个生产者无法占有自己劳动所需要的工具和生产资料(或者简单点说:无法放心地、没有顾虑地、全身心地进行软件开发)、无法支配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社会中,劳动者无法单独和自主地与生产资料结合完成生产,因此必定受制于人(具体来说就是受制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本家), 故而劳动必然在物质和精神上成为资本的依附物 。但是如果在一个生产资料和产品(包括软件)都为社会集体所有,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的社会,状况就完全不同了。这种迫使自由软件开发者必须仰仗资本“恩惠”才能生存下去的状况,根本不会存在。
资本对劳动的奴役,这正是你所看到的这种现状的起源,也往人们头脑中注入了资本拜物教的观点:资本可以自己增殖自己,资本才是价值的源头。这种庸俗经济学的观点实际已经被社会主义的批判著作加驳斥得很多了。有兴趣可以读读《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
2. 资本家捐赠自由软件有着经济上的必然性
自由软件运动就其创始人的观点来看,是一种纯粹的言论自由式的社会政治运动。但它所力图要在全社会实现的东西,同时也具有 经济的性质。自由软件所倡导的劳动实践实际与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因为它顺应了软件产业发展而提出的生产力的社会化的要求:即生产过程中对社会(或行业)范围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中间环节产品的普遍、大规模的调度、计划、流动和紧密配合。 这种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改变 。
现代软件生产实际是一个上下游合作、各个技术领域紧密结合的过程,那些较为聪明的资本主义的软件公司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对利润的追求和市场竞争迫使资产阶级对现有的生产关系进行 有限的调整 来适应这种生产力的新变化。所以资本主义公司愿意投资自由软件开发,不仅不奇怪,而且几乎有着一种经济上的必然性。
3. 如何判断单个项目的健康?对几种被资助状况的讨论
但请注意:这种调整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并且受制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基础,因此它对于自由软件的影响并不完全是积极的,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消极的,需要分情况讨论:
-
在那些有着独立经营实体、发展完善、产品已经被行业一致认可和广泛采用的自由软件项目中,由于利益相关方本来就很多,彼此制衡,项目又有着坚持相对独立的路线的组织领导——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来自外部公司的资助从 一般的层面 来说才是好事。由于这些项目发展到今天都已经相当庞杂并且对于生产扮演了某种生死攸关的角色,因此资本家总是优先资助它们。
但不应由此夸大资本家资助的意义,事实上,无论是你提到的 Linux 项目还是 apache,它们在自身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获得或者极少获得捐赠,换句话说,促使它们成功的绝不是资本家的“慷慨解囊”,而主要还是靠群体的支持、开发人员的劳动和对自由软件的承诺。不应颠倒这个先后顺序。
-
对于那些资助方单一,或者尚在早期阶段,或者自身在组织和营收上不够独立的自由软件项目来说,来自资本家的资助则不一定是好事了,很容易被资本主义公司的利益和议程绑架。自由软件和资本主义的公司毕竟是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主体,正如我前面谈到的,它们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如果将自己的命脉(如主要收入来源或者领导权)交给自己敌人,那么和在自己脖子上套上绞绳无异。如果一个自由软件项目必须依靠一群不学无术的暴发户(是的,我说的就是资本主义公司的资本家)赏赐的一点“残羹剩饭”才能存活和发展,那么从自身的安全、独立和可持续上看,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你说的健康。相反,它是畸形和非常不健康的。
-
对于那些成员很少、完全依靠资本家的介入作为“动力”才能推动自身开发的项目,那状况就更糟糕了。这些公司选择“资助”你,只是因为你的劳动对它们 有用。与其将这种软件开发活动看作是“自由的生产活动”,不如将其看作是对这些公司内部已有部门的雇佣劳动的补充,它实际是劳务外包的另外一种极为粗劣的形式。披着资助外皮下面的,其实是最典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你出卖劳动力,它支付给你工资。对于劳动者来说,这种形式并不比直接受雇于资本家好多少,有的地方甚至更糟糕:
- 报酬一般都很有限。即便从资产阶级的等价交换的观点来看,资本家通过这种方式支付给开发人员的报酬也少得可怜,远远少于他们的劳动为资本所增加的价值;
- 这种交易很少受到法律的保护,基本是基于最简单的契约关系,从维护自身权利上看,连普通外包的员工都不如
- 没有任何稳定性可言。如果你实现不了它们想要的需求,资本家当然可以随意地解雇你(“停止捐赠”),转而使用其他产品(如其他项目),而不必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任何责任
这种类型是最恶劣和最不利于自由软件的一种,也是资本家最喜欢的方式。在自由软件开发者和资本主义公司之间,完全是一种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可见,在存在资本介入的自由软件项目中,它本身是否健康,并不取决于有多少人捐赠或者捐赠的数额,而取决于:自由软件项目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例如坚实的社区或市场基础、足够活跃的开发者、和一个代表公共利益的领导团体)来推行一条 不同于资本利益的、代表自由软件利益的路线,在拿钱的同时又不会使得自己的自由软件立场被敌人所消融 。或者说,取决于这些项目在和代表私有软件利益的资本主义公司有限的合作过程中的独立性。
如果一个项目拥护自由软件事业、维护开发者和用户的利益,拿了资本家的钱,但却用于反对私有软件的活动,那么它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
4. 从整体来看,资本家的资助无法改变自由软件处于弱势和被压迫地位的现实
但无论是上面哪种类型,其实造成的局面从整体上看都是一样的,也是你提到的:一方面是大量地位重要的自由软件无人问津、难以维护;一方面只有是少数知名度很高的项目才能获得残羹剩饭。这种所谓的“健康发展”以牺牲绝大多数为自由软件而劳作的人的利益为代价,用光鲜的慈善和作秀粉饰凋敝的现实,并在自由软件社区内部制造分裂和利益分歧。这正是资产阶级有限、充满算计的、很多时候是假惺惺的“资助”所带来的合乎常理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认为是“健康”,那么几乎等于认为 1% 的人控制 80% 财富的社会是合理和自然的了。事实上, 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存在一天,就没有健康的自由软件项目可言。
这些话在草稿里面躺了快两个月,现在随便改改发表了。说这么多,其实我的看法归根结底也很简单:
编码者和工人、农民一样,作为现今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及其后备军,他们其实有着共同的利益:消灭雇佣劳动,消灭私有制;一切归劳动者所有,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其实是实现健康劳动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