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g:类 Flomo 体验的笔记插件,我用来做「子弹日记」

我自己记录日记的方法是模仿「子弹笔记术」的「子弹日记法」。方法如下:

特点是,为日记条目,添加特定标记。在实践中发现,标记和标签是一回事。另外,之前直接在一个 org 文件里记录日记,但输入一时爽,回顾和整理几乎不可能。当时就想如果有一个办法能够将我日记里的条目,就好像数据一样方便管理就好了。

从根本来说,「子弹日记法」是一个将信息模块化的方法。

然后发现了 ekg,它是独立于 org-mode 的笔记软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全标签进行管理,和采用纯数据库的方式保存内容——特点很突出,优势劣势也很明显,具体使用中的感受下面展开。

ekg 天然适合用于「子弹日记法」,因为新建一个笔记,默认以当天日期作为标签,那我之前日记里用的特殊标记,只需要转化成对应的标签就行。

比如说,未来要做,可能想做的事情,直接登记在 todo 这个标签之下,我只需要检索 todo 标签,就可以找到以前登记过的 todo,做到不重不漏。

而如果我以日期回顾,那我主要检索 date 这个标签,就可以看到从最新到最旧的日记条目。

ekg 支持类似熊掌记一样的嵌套标签,比如: date/2024-07-09 。多个标签之间,以逗号隔开。 image

由于以上特性,ekg 非常适合碎片化的收集,当一个草稿箱。

ekg 也有一些缺点,它天生支持 org-mode 语法,但是因为储存方式改为数据库,因此很多 org-mode 的功能它无法实现,比如 org-rifile 目前还无法支持。

当然,在 Emacs 的世界里,要实现类似的想法,并不难,比如说设计 capture 模板,搭配 org-rifile 将不同登记了不同 TAG 的 heading 转移到特定的 org 文件中去,又或者直接用 agenda 的搜索 TAG,也能够得到类似的信息。

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输入时的心智负担」——就好像李自然在开发 Effie 说的,每一个笔记都要先写标题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不成熟的想法,是难以归纳的,强行归纳又会让信息失真,或者丢失信息。所以我觉得 Flomo 的做法就有了可取之处,用标签来定位笔记位置,甚至相当于笔记的标题。我们只需要直接记录笔记本身的内容就好。

这也是 ekg 使用过程中的优势。

3 个赞

和你之前说的org-roam+org-ql方案有何差异?

有差异,主要是信息的组织方式不同,这个更适合碎片化的场景。记录起来负担小,前置操作少,后续的回顾和整理的操作成本也不高。

之前方案是针对单文件记录的。 但碎片化信息每个都用一个文件装起来是不适合的,而且我觉得操作成本也很高。所以我现在的书籍记录,是直接放进一个文件里,直接在 heading 里打星。

如果记录了笔记,就直接插入笔记链接。

我用 ekg 就是当成日记本用,没有拓展到其它方面。日常还是用 org-roam 来笔记,和组织项目。

对,太高的操作成本,到最后是得不偿失的。

于我而言,ekg 正好降低了记录日记,以及回顾日记的操作成本。所以用使用的理由和动力。

每个人场景不一样哈,我有长期记录日记,以及把日记当成各种垃圾箱的习惯。

简单来讲,你分享的,和我说的,其实不在一个频道上。如果没有恶意,尽量不要引起误会。

1 个赞

okkk. 我把回复都删了

1 个赞

向 ekg 的开发者提了个建议,希望可以用 emoji 作为标签(具体是 ekg 本身的 inline tag),已经被采纳。

:grin::clap:

1 个赞

可能已经实现,不过在develop分支:

赞,作者没有骗我,他说发布完手头的版本之后,就来添加这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