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移除了哪些插件和功能

纯手工 git submodule 并不麻烦, 开始加一次 git url 就好了。

以后想升级的时候, 切换到插件目录 git pull 就好了, 而且最新版有问题, 可以执行 git reset 随时切换会稳定的版本。

git submodule 是生产力稳定使用最好的方式。

最大的好处就是, 再也不用焦虑升级后会不会挂的问题。

1 个赞

确实是的。Borg 也是用 git submodule 来实现的。

我上面说的麻烦是指处理 byte-compile,autoload,文档的编译等等。 或者就是要放弃这些。

byte-compile 我觉得完全没必要, 因为Emacs的性能瓶颈不在这里。

手动写 autoload 太废事情了, 用 lazy-load 类似的技术做最简单, 自定义按键的时候顺便 autoload 就自动做了。

文档的编译, 没看懂是啥, 一般直接看elisp插件源代码最快。

就是有的包会提供 .texi 格式的文档,编译后,可以通过 C-h i 查看包的文档,和内置的包一样。比如,magit 就提供了 magit.texi

确实我很多时候也是直接去看源码,源码中的函数也有文档。

:+1: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你一旦用习惯了 git submodule , 就发现Emacs各种包管理的功能都没有git做的好。

1 个赞

byte compile 可以有效减少执行函数时的 GC 次数,代码写得好的提升还是明显的,如果过度使用函数来抽象的话就是如编了

autoload 也是可以自动生成的。

不过我个人用的方法是把所有需要手动安装的 el 文件装到一个路径下,生成一个 autoload 文件,然后配置只要加载这一个文件就够了,减少 load-path 相当给加载文件加速了。Emacs 内置的包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加载的。

编译 texi 需要的是 GNU texinfo,变成 info 文件后安装,然后添加 info path 到 emacs 就行了

手写 makefile 足够用来管理这些了

1 个赞

大幅度提高性能目前最靠谱的就是像 lsp-bridge 这样把大量对象的计算放到外部进程, 并利用外部进程的多线程做并发计算。

这样做, Emacs从根本上就不会产生大量计算过程中的对象,也就没有了GC操作, 所以我现在都不期待 byte compile 那点毛毛雨的提升。

同时Emacs除了GC, 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是多线程,只有大量计算的时候不要GC并提供多线程支持才是性能提升的关键。

综上所述, Emacs的性能提升在于对关键高性能插件的重点优化, 比如 LSP补全, 大规模模糊搜索,大量Overlay渲染, 多媒体计算等关键地方用外部进程优化后, 就不会卡。

3 个赞

我是用 git submodule 进行包管理的。以前为了实现 borg 提供的 autoload, byte compile 等功能,抄过它的源码,其实也不是很复杂……

关于 compile,我的做法是给部分包做 byte-compile,因为 byte-compile 还有个副作用是 natively-compile,后者的性能提升会更明显一些。org-mode, magit 这些包里的函数众多,本身对 byte/natively compile 的支持也比较好,我会选择编译一下,毕竟它们也提供了一键编译的 Makefile 文件。大多数包其实就没用到 compile,也是为了方便我随时去 submodule 里面改源码看看效果(不然还要删除 .elc 文件)。

关于 autoload,我也几乎很少用,因为 use-package 提供的 autoload 就够用了,一般我也不需要 autoload 某个包的所有函数。例如,对于 org-mode 你可能只需要 autoload 一个 org-mode 然后配置好 auto-mode-alist,访问 .org 文件时就会自动 (require 'org),其他函数自然加载好了。不过如果有个包里确实有很多函数需要 autoload,或者有一些带 autoload cookie 的普通语句(一般是各种 major mode 中对 auto-mode-alist 的修改),我还是会选择 loaddefs-generate

关于 .texi 文档,一般有提供的话,都会有 Makefile 一键编译为 .info,修改一下 Info-default-directory-list 即可。

3 个赞

改完 C-c C-f 就順手编译了

最近弃用了 doom emacs,改成手写配置了

4 个赞

速度吧?在 Windows 上, 以 git 為主的方式都很慢. 跟 magit 為什麼在 Windows 很慢是同個問題. :thinking: Windows 上使用 straight.el…, 不知道該用什麼評價. :sweat_smile:

1 个赞

从doom转向Centaur

各位逃离 Doom 是因为 Doom 开发停滞了吗?Doom的设计还是挺好的呀。

Doom 作者简直劳模,现在也没有开发停滞吧,近况说是在准备 3.0?

我离开 Doom 的原因还是因为想有一套自己如数家珍的配置,方便 debug 和修改。Doom 的魔法太多了。

2 个赞

是的 Doom 在开发3.0. 但这个 3.0 已经很久了,迟迟出不来。不过功能还是值得期待。Doom 魔法是有点多

但设计挺好,速度也高,社区人也多,比较活跃,看看那么多PR没有合并。 省的折腾有些不熟悉的插件,立马就能用。

是的,开箱即用,很适合用来安利 Emacs。

不过我觉得这种框架都是有充足的知识去使用才能发挥得比较好,而熟悉 Elisp 最快的办法就是跟着自己写一套配置🤣

我是因为doom更新总失败网络问题无法解决,加上更倾向于原生键位 :joy:

我是因为作者合并太慢,好像有时候一个月左右才出现一次合并下东西,然后就弃用了

因为我想写 elisp

移除了which-key,因为which-key最近成了emacs30内置包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