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升级笔记系统,首先升级思维方式
基于deft的笔记系统,已经用了2年多了,作为“笔记”它做到了我期望的一切。但数千条笔记文件中的知识,有的理解,有的一知半解,它们中的大多数静静躺在那里,因不常使用而淡忘。 我原本的认知是:笔记主要作为输入系统,要另外安排时间思考、提炼、输出。事实证明,这种思路大错特错。因为,如果我记录时不充分思考,那么过后我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
为了让笔记系统,从“记录为主”转换为以“思考为主”,我找到了新的方法:卢曼方法。从思考的角度看待卢曼方法,那么它的3种笔记是这样的:
- 临时笔记:自己思考并组织语言,随手记录临时的想法、对信息的理解。
- 引用笔记:记录资料的来源,以及为什么感兴趣,便于另找时间继续学习,避免摘抄。
- 永久笔记:能完整描述一个课题的笔记。
要实践卢曼方法,需要做下面到2点,org-roam都可以满足:
- 卡片链接式笔记:及将每条笔记、每个想法,做唯一编号,然后记录其引用、被引用的关系。org-roam v2具有更好的结构,但决定在稳定的v1里苟半年再说。
- 一张大桌子:用于粘贴、排列、漫游、整理、提炼知识。这张桌子一定要大,最好一览无余。一种思路是自动graph,虽然好看,但是从思考的角度是懒惰的,另外我估计有性能问题;目前也许靠谱的思路是新开一个buffer作为“虚拟桌面”,主动添加、整理节点,输出永久笔记。
总得来说,一切以思考为中心,是这次升级的关键。
笔记系统升级
思路整理好,就可以升级笔记系统了。
- 我的笔记按环境类别,分为:公共笔记与私人笔记
解决环境隔离有两种方案:
- 方案1.在一份roam、deft配置中,分不同的目录,来区分笔记环境。
- 方案2.拆分两套roam、deft配置,对应不同的笔记环境。
方案1的优点:是两套笔记环境中,可以共享一些词条。而没有采用的原因,是我的Emacs、elisp水平不够,仍需要漫长的时间来逐步提高,眼下还改不动org-roam。
我采用方案2,接受词条冗余。因为是从deft升级到deft+roam的,新的工作流,可以从下面两个函数看出来:
- ironman-note–enter-public-mode 设置deft+roam目录;使用深棕色主题;编写公共笔记。
- ironman-note–enter-private-mode 设置deft+roam目录;使用白纸主题;编写私人笔记。
在拥有两种笔记环境的设备上,开两个Emacs实例,然后进入不同的模式,互不打扰。
(defun ironman-note--enter-public-mode()
(interactive)
(progn
(let ((note-dir (ironman-note--get-public-dir)))
;; deft dir
(setq deft-directory note-dir)
;; roam dir
(setq org-roam-directory note-dir)
(setq org-roam-db-location (concat note-dir "org-roam.db"))
)
(spacemacs/load-theme 'doom-gruvbox)
(message "已切换到:公共笔记 主题:doom-gruvbox 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无知。")
)
)
(defun ironman-note--enter-private-mode()
(interactive)
(progn
(let ((note-dir (ironman-note--get-private-dir)))
;; deft dir
(setq deft-directory note-dir)
;; roam dir
(setq org-roam-directory note-dir)
(setq org-roam-db-location (concat note-dir "org-roam.db"))
)
(spacemacs/load-theme 'doom-homage-white)
(message "已切换到:私人笔记 主题:doom-homage-light 有思想的人的第一个迹象是善于提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