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分享一下我的emacs配置和学习思路,并向大家介绍一些我觉得有用的package

哦哦,是的,不过这块技术本质我自己区分的不是特别清楚,我一般只会从使用目的来做区分的,哪些buffer我会一次或者多次反复参考(比如c-h v查询的),哪些我仅看一次如果再用再生成(which-key),哪些是我的工作buffer(work.cpp)。

你讲的应该是更深入的技术层区别了😄,我抽时间也理解理解。这块我其实一直有点疑惑,但不同mode对自己buffer的实现真是千奇百怪所以我也没深入哈哈。

1 个赞

我连一行正经代码都没写过,只是描述一下大概的意思。 更抽象点说就是持续的显示区域不应该被临时叫出来的处理小任务的显示区域破坏掉,无论临时的这个东西是窗口还是标签页还是弹出窗口。

1 个赞

啊那看来是我自己配置的问题了,多谢! :wink:

1 个赞

已经解决了 :joy:

这是我提的原帖:

Corfu和lsp一起工作时不支持snippet - Emacs-general - Emacs China (emacs-china.org)

真的非常感谢你 :wink:

1 个赞

感谢分享,看起来 dirvish 是个好东西。

dirvish很漂亮啊。不过我尽量不加用的少的package。直接dired就够用了。

dirvish的优点主要是快和不阻塞,适合快速浏览和预览自己的路径下的文件及内容,预览什么很大size的文件是真的丝滑。如果没有经常浏览大量文件的需求,我觉得用dired真的就足够了,省心不用维护,我很赞同剃刀理念

这个 dirvish 太赞了,值得一试。:+1:

谢谢楼主分享!赞!

我是新手。我用 straight.el 和 leaf.el,再加上给每个包写一点点配置(主要是抄袭Centaur/purcell/redguardtoo/prelude),攒了一个自己的“狗窝”。目前基本能满足我的简单需求(主要是使用org-mode,写一点python代码等)。

再次赞楼主倒数第二段和最后加粗文字,说得太好了,深表赞同。

1 个赞

确实, 真正每天用的插件不知道有没有占 10%

我控制着安装的包不超过100个。 :grinning:

最近有点想换掉org-roam了,试试zk之类的轻量包。org-roam比较重,而且配置里加了agenda动态集成和标题链接的父标题等东西之后,配置的代码量比较大了,看着难受。目前的难点是笔记的数量很大,迁移是不小的工作量。

打算用 org-roam 来连接自己的知识网络。优缺点能说得具体些吗?

你如果已经是一个熟练的org用户,那么org roam的上手成本非常低,可以无缝享受现在的成熟生态org roam ui,orb等和org的集成都很自然。甚至之前的笔记可以一键迁移。我用的时候v1刚出来,后来切换到v2,感觉是越来越棒了。作者很负责也很有想法,可以长期使用。

从包的角度讲,org roam的优点就是全面和稳定,现在已经存在很久,基本没有什么bug了。缺点就和大多数拥有一堆生态的包一样,有一点笨重,特别是相对zk之类的,想增加一些个人的代码基本只能沿用官方的代码思路来做,不方便简单hack,比如我自己想利用roam的db做一些个人定制,需要加一堆代码

感觉popper比shackle简单顺手,shackle自定义性更强,也更复杂。

1 个赞

也有此类考虑,个人使用org-roam真正用到的功能很少

2 个赞

确实,我感觉90%都是node-find,剩下10%是node-insert

谢谢回复! 我用org还行,比较习惯。

对我来说,“全面稳定”就够了 ~ 刚开始用,笨重一点也没关系, 先打算用这个给几个领域建立互相联系的动态知识网络。

有个包:org-roam-ui, 能够生成前端视图,不知道能不能导出到 web server 中, 以网页或者网络应用被访问到。?

可以。只要输入local网址,可以在任何能访问到的设备上打开,包括并不限于手机或者浏览器,甚至wsl中的emacs开启的org roam ui可以在windows上的浏览器打开以获得更好性能,

因为这个时候是渲染好的,所以退出emacs也可以继续浏览渲染好的roam ui视图并查看笔记

1 个赞

我发现使用 borg 进行包的管理,可以完全去除 use-package, leaf, setu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