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Control键在键盘上哪个位置?

微软人体工学键盘可以,就是手感差了点。右图这个直接上Alice应该就差不多,加上分裂空格。刚买了一把,今晚回去试试

中指吧。因为用 miryoku。

image

中间一排偏下的黑字就是按下的按键。也就是双手对称,super(小手指),alt(无名指),ctrl(中指),shift(食指),

你可以想像一下各种组合键如何按,手指移动了多少。

比如 ctrl + shift + F1,上图红字是 fun 层,右手食指 shift,中指 ctrl,拇指右移 Delete 切层,左手无名指下移 x,也就是 F1。

我对比过 Alice 和 X-bows,最主要的区别是 Ctrl、Shift、Enter 的键位分配,个人觉得习惯了 X-bows 这个非常舒服,在中间正好是大拇指可以按 Ctrl 和 Shift,食指按 Enter。Alice 还要用小拇指或无名指来按这些重要的功能键,没有 X-bows 习惯了顺手。

另外就是 X-bows 的性价比太高,在闲鱼就很容易找到工厂直发的店,200 元以下基础班,只是缺了 QMK,背光茶轴基本的特性都有。背光比较好的是,没有五彩,只是简单的白光,夜间可以看得舒服。

如果 200 多一点,可以搞进阶版 X-bows Knight,这个有 QMK,可以自定义按键宏。

以上是使用了几个月之后的个人偏见,绝无强买强卖的意思。

Capslock 不过自从我发现 meow 的 keypad 可以独立使用之后就很少用 ctrl 了,相比 god-mode 多了个 fallback 能省不少事

反正以我的习惯而言,尽量不要区修改传统键盘默认的键位,ctrl放左下角用小拇指的关节区按压就足够了。那些异型键盘以及更改键位的方式,只会破个人的肌肉记忆,当用到其它程序的时候就麻烦了,除非只用emacs或者少数几个软件,不然还是不要改的好。

1 个赞

赞同,修改了传统布局,换一把键盘就痛不欲生,使用成本太高。现在到哪儿都可能随时随地用键盘输入,不可能都带着你魔改的那把。小地方切换映射就足够了。我个人是几乎不做修改,也没有小指按压Ctrl的习惯和痛苦。

我的 Karabiner Elements 配置。

刚试了Alice,标准指法没有任何上手困难,姿势确实要舒服不少。看了下X-bows,转换成本太高了,而且轴都不大行。暂时不碰了

其实我看到一些人的键盘示意图,左边 cmd 和 option 是同一个键,右边 ctrl 和 option 也是一个键,这种都是需要和别的键组合用的键,咋可以放在一个键上?

难道是分层?如果是,我感觉这种心智负担也不小,我的配置一直是只有字母区会不同层间有区别。

有可能是长按的区别,碰一下算 cmd,长按超过多长时间算 option

不会,这些都是要长按的键,需要和其他键配合的。

猜测可能是一种已实现的方案:比如要按 Option + O ,按法是先单按一下 Option ,再单按 O ,这样就和要长按的 Command 键不冲突了。

用vim的leader key可以解決.

我是用evil(vim)的leaderkey來解決. 其中一個leaderkey bind了 hydra. 比如, 原本是用c-m-X 叫某個hydra, 現在是 -X .

vim的性價比挺高. 除了本身org的跳轉外, vim也提供了不同跳轉, 非常靈活.

因為有了多個leaderkey, 加上hydra等. 我感覺上用戶可以隨意按需定義原來的emacs鍵位. 假如pinky斷了也不用焦慮了.

我用的改建,qmk 或 vial,把 caps lock 这没什么用的东西换成了 ctrl

感觉大部分矛盾还是因为空格键太长了, 导致修饰键被挤到边上. 可以考虑找点空格键比较短的键盘

1 个赞

x-bows应该是中国公司, 多年前在淘宝还有店, 应该是做不下去关掉了。 我感觉好多做人体工学键盘的应该都是中国公司, 只不过国内做不下去只能出海。

我以前是CapsLock改成Control, 现在是L_CtrlL_Alt互换了。

今天正好看到一个因为小指不舒服切换到其他的。

更新一下:我目前的方案,用了 kmonad 来改键位,这个工具比较底层,可以以 systemd 的方式运行,这样我在开机锁屏界面就能使用自定义键位了。

目前的键位映射方案是,Caps LockAlt, Space + *Ctrl + *, 单按 Space 无变化, Right AltSpace

这是我的配置文件 dotfiles/kmonad/config.kbd at main · oodzchen/dotfiles · GitHub

绝对赞成。macbook的键盘空格比较短,我把右command改成左ctrl,多年来用的很舒服